哈囉大家好!這是這是妮的五分鐘
每到每年的畢業季,就有一堆考完學測、會考和畢業考的學生們,進入迷茫的狀態,沒了書本,沒了補習班,時間被閒置了出來。
有人選擇不枉費青春,大玩一波,有人選擇把備考期間的休閒娛樂一次補回來,追星、追劇還有追回隔壁班的小美,戀愛學分修到滿。
接著有人問我:「繁星上大學後的半年暑假,你做了什麼呀?」
「對阿,我做了什麼呢?」
盲從的過日子,就是將人生控制權拱手讓出
從小我就很常聽見身邊的人說「要成為自律的人,才會有成功的可能。」在這種強壓式的中式教育之下,我也不例外地照做了,但總是只維持個兩三天,長則只維持個七天。
起初,有了很好的想法,滿腔熱血的為自己設定了一個很好的目標「我要成為自律的人」,為了完成這個目標,上網查了很多資料幫自己列了很多「自律計畫」,做著別人口中認為正確的事情。
報章雜誌說跑步可以增加信心我就衝去慢跑,跑完後,就自以為自己真的充滿了信心,各大名人說要多讀課外書,我就買了一堆書,但從來沒有看完過。
等到新鮮感退去後,才知道自己的計畫有多麼的空洞也不實際,失去了熱情,再也沒有動力去進步,去追尋自己當初的那個目標,我發現了自己只知道早起的鳥兒有蟲吃,卻永遠不知道我為什麼要去搶那條蟲?
課堂上以及大學面試最經典的問題就是「你的動機是什麼?」,我們倒背如流,但是又有多少人去思考過我們日常行為的「動機」。抱著這樣的疑問,我展開了一系列的改變自己的計劃。
改變1–與自己來一場約會,用心傾聽自己
「你是誰?」「你想要什麼?」「你為什麼要寫文章?」
一連串疑問浮出了腦海。
「我不知道。」
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答案,我不知道我是誰,我不知道我這18年在做什麼。
為此我開始了自我探索的旅程,著手安排一個人的旅行,一個人逛街,一個人搭車,一個人看電影,外人眼裡看來的孤獨,在我眼裡卻格外的充實。
會花上一天的時間,只去台北的誠品感受一下讀書的氣氛,你問我為甚麼,因為從小到大的讀書氣氛都是強迫的,在書店當中的人,通常都是以目標為買書而去書店的。
這是我在獨旅的過程才發現到的,我開始因為好奇自己內心的疑問而去行動,讓自己去尋找自己想要的答案,在旅途中我也很常問自己幾個問題:
- 今天想去哪裡走走呢?為什麼?
- 我真的喜歡這裡嗎?為什麼?
- 我整趟旅途我發現了什麼平時沒注意到的小細節?
在這樣的訓練之後,我的生活節奏變得更加的舒適,不再是令人窒息的快速又壓迫的氣氛,我拉長了我的思考過程,同時放慢了我的生活步調。
不只與別人的談話變的比較簡單了,因為視野變的更加開闊,更能帶有同理心的去理解身邊的人,我也更能理解自己做事情的動機,理解動機後,行動就變得更加踏實,達成率跟成就感也跟著提升了許多。
如果你也有多出來的時間,把時間留給自己吧!相信我,你絕對也還不了解你自己是誰。
改變2–減少社群軟體使用時長,把生活重心放回真實世界
本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就是手機了,便捷、快速、全球化,集全數優點於一機,導致青少年的生活圈時常出現以下對話:
「你覺得我要發這張好,還是這張好,我這張有我買的新鞋,但這一張的臉比較好看,好煩阿…。」
焦慮、擔憂以及各種憂鬱的情緒,纏繞在現代青少年身旁,發了個貼文,一整天都在刷新網頁,看自己能得到多少愛心。
喜歡拍照攝影的我也不例外,一但有自己滿意的作品,肯定會放上我的社群版面,等待著被認可、被認同還有被稱讚,一切自信都交由網友來決定,高於平均的讚數,代表我這張這片是好看的,少之又少的讚數,代表我這張照片是不夠完美的。
逐漸地被社群軟體綁架,攝影是為了得到「回饋」,生活逐漸失衡,那陣子我整天都在努力拍出所謂好看的照片。
從來都沒有意識到我被手機綁架了,直到有一天真的沒有什麼東西好滑的時候,我點開了設定,看見了螢幕使用時間,長達6個小時的使用時間,有三分之二都是社群軟體。
如果我從國小六年級開始有手機,每天使用6個小時的話,到我現在高中三年級,六年來我就會花了13140小時在手機上,而非與我身邊的人進行交談互動,我的所有情緒也都被手機所控制。
在我意識到這個可怕的現象的時候,大約是我高二正準備學測的時候,當時的我腦中冒出一個問題:
「如果我把所有社群軟體刪掉,有誰會發現並且依舊想辦法與我保持聯繫。」
第一天,我的時間變得緩慢,還是會想去碰手機,但裡面甚麼都沒有,我為了完成這項挑戰,我甚至把桌布也換成黑色的,第一天結束的很痛苦,因為時間過得很慢,一天被我活成了兩天。
第二天痛苦、第三天痛苦,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,而第一週是最容易讓人放棄的,所以第四天我做了改變:
- 開始去找家人聊天互動,分享彼此的近況。
- 用更多時間去鑽研自己的興趣,攝影的風格由我自己做選擇。
- 不再看殺時間的短影音,直接花三個小時看一部電影,跟我喜歡的人討論電影劇情。
經過這樣的改變我才更深層的去理解了身邊的人,原來嚴肅的阿公,也是有感性的一面,舉著茶杯跟我分享當年是如何追到外婆的;對生活所有事情都更有共鳴,因為我花了時間用心體會;任何事情都應該由我自己定義什麼是「美」的照片,跟大家分享我那段時間的作品,大多是黑白的。
改變3–睡前的反省和起床的鼓勵是一天的動力來源
改變是一件非常消耗自身能量的事情,如果能量用光了,所有事情就會打回原形,而且身為人就一定會有情緒,如何找到抒發情緒的管道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我本身就有寫日記的習慣,但我大多是用畫的,起初是擔心被發現,別人也不懂我究竟是在煩惱什麼,大家只會覺得就只是個塗鴉罷了,但這次我嘗試使用文字,因為我想要更了解自己,成為最懂自己的人。
像是早上起床,我會幫自己設定五個非常簡單的目標,只為了讓自己每天都活得很有成就感,充滿成就感自信就會跟著來,這五個目標會小的非常簡單,像是:
- 跟我認識的人都說一聲早安
- 起床運動30分鐘
- 一天喝水喝到2000c.c.
- 早起喝一杯牛奶
- 帶著微笑與人溝通
這些目標每天我都會有小更改,根據我當天起床後的心情,去決定我的五個小目標。
睡前,去反省一整天,我做了什麼事情?有沒有能做得更好的呢?
- 我今天發生了什麼是我覺得非常開心的事情呢?
- 我今天做了什麼事情是我覺得能夠做的更好的呢?
- 畫一幅畫幫今天的自己做一個結尾,並打一個分數。
不用多久,你就會發現有意義的過一天,原來這麼簡單。
改變並不是一有想法就盲目的去行動,而是一件有目標及計劃的追尋
以上三件事情是我在升大學前的暑假,觀察自己的行為以及身旁的人,所有的感悟「我們都不夠了解自己」。這只是概括的三大項,在接下來的文章我還會開始介紹各種我生活中的小習慣,如果想知道更多關於這是妮的五分鐘改變計畫,請繼續關注我!希望我的五分鐘,可以為你帶來一輩子的改變!
好厲害,寫的好好噢!反省了一下自己,每次都說想看電影想追劇,卻嫌棄時間太長太久,但短影音一刷又是一天過去,這一天能看多少有意義的電影和電視劇?
我也會努力ㄉ!
我成為妳的頭號粉絲,期待妮更多的五分鐘
棒棒泥 泥棒棒好厲害 超級讚 敲醒我敲醒我 我準備好了
👍👍👍
你有多了解自己?
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人格特質,有些特質幫助你達成目標,但有些特質似乎阻礙你前進,最後抑制了你真正的潛能。
「人格特質決定了未來的成功與快樂」
這是我看過的文章裡
少數好看的文章
之前想說來搜尋一下勵志文章
結果搜出來的文章是有沒錯
但點進去
裡頭的文字深澀難懂
而且重點還跳來跳去
但妮的文章讓我喜歡的點是
她雖用字質樸
卻仍能傳達重點
而且用最貼切生活的方式
向我們表達如何改變自己
真希望世界上多存在一點這種有意義的文章